随着加密货币以及交易所逐渐走向合规化,大多数加密货币对身份验证(KYC)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密货币的隐私特性正逐渐瓦解。本文将针对目前受到广泛使用的混币平台
Tornado Cash 进行详细的分析。
(前情提要:反洗钱专栏|揭开混币平台 Tornado.Cash 的匿名面纱 )
(背景补充:解析 | DeFi史上最大盗窃案,仅34分钟Poly Network资产被骇6.1亿美元 )
1991 年,区块链的概念被首次提出,2008 年中本聪将区块链技术首次应用于比特币当中,距今也只有 13年的历程。而随着加密货币被被逐步认可,其监管相关的基础设施一定也会愈发完善。
事实上,比特币的白皮书中所说的隐私特性(Privacy)只能保证用户真实身份与地址之间不存在绑定关系即可完成链上的转帐。然而,随着加密货币以及交易所逐渐走向合规化,在大多数加密货币对法币交易的场景下,身份验证(KnowYour Customer,KYC)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更进一步地说,为了保证加密货币对法币交易的过程中资金来源绝对安全,交易双方甚至希望对方能够以实名的形式参与到这场交易当中。因此,加密货币的隐私特性正逐渐瓦解。
但实际上,加密货币世界对隐私性的需求是在持续增长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当中储存的 KYC 数据规模指数级上升,而数据安全的解决方案却并未及时迭代。但是因为 KYC 数据单位价值高,其不可避免的成为了骇客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至今多家交易所的用户数据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泄漏。
因此,加密货币的隐私性,也将成为加密世界版图中不可缺失的一块拼图。
以门罗币(XMR)为首的一众公链曾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然而,自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Finance,DeFi)蓬勃发展后,智能合约成为加密货币领域的刚需,EVM 也因此成为主流公链的标准配置。
为兼顾隐私特性,门罗等公链无法运行智能合约,使用场景十分受限。另外,由于门罗币极高的安全性(美国国税局悬赏 62.5 万美元破解门罗币),让 Coinbase 等交易所为满足合规需求而无法上架门罗币,因此其流通量也受到限制。
以太坊作为拥有最完善的 DeFi 生态的公链,所有地址间的资产转移却都存在可追溯的链接,这完全抹拭了加密货币的隐私特性,地址间的稽核关系一览无遗。
因此,一款基于以太坊(或其他能够运行智能合约的公链)、拥有隐私交易特性的项目成为了市场的刚需,Tornado Cash 应运而生。
Tornado Cash 是基于零知识证明在以太坊上实现的隐私交易中间件。它使用 zk-SNARK(Zero-Knowledge Succinct Non- Interactive Argument of Knowledge),能够以不可追溯的方式将 ETH 以及 ERC-20 代币(目前支持 DAI,cDAI,USDC,USDT,WBTC)发送到任何地址。
Leave a Reply